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思政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积极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对高质量发展主题的贯彻落实,也是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任的应㊣有之义。因此,探索推进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举措,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是当前高职院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作为和有益探索。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幼儿园国家教育方针、常态化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完善顶层规划,并建设好制度体系。只有扎实推进思政教育综合改革,为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保障,才能真正确保思政教育转型变革工✅作取得预期实效。
强化党的领导,凝聚发展合力。高职院校应坚持将党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摆在突出位置,视思政教育工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为此,应成立党委班子领导下的思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委领导班子应充分发挥组织协同和领导能力,组织学校各职能部门和相关责任主体共同参与集中调研、方案制定、考核评估、课程建设、宣传✅推广等工作,以此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发展。另外,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学科发展、人才培育等的紧密联系。因此,应定期组织开展对相关责任主体的思想教育、理论培训、政治宣传、实践锻炼等活动,凝聚主体合力,协同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强化制度建设,保障长效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结合思政教育工作相关的课程建设、文化建设、队伍建设、环境建设、载体㊣㊣更新等,制定相应的课程改革体系、一体化育人机制、校园文化建设方案、队伍培育机制、文化宣传制度等,以保障思政教育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推进。以一体化育人机制为例,应制定好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育人制度,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打造学段联通、主体协同、覆盖全面的✅综合育人体系。以文化宣传机制为㊣例,应制定好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共同参与的宣传体系,打造包括㊣主题宣传、成果推广、新闻动态、专题报道、人物访谈等在内的推广展㊣示空间,以主流文化和主流思想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以考核评估制度为例,应制定包括校、院系、基层党组织等在内的多级多层的考核评估制度和问责监督制度,并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评议等各种考核办法。
高职院校要推动思政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至关重要。创新是驱动发展的首要动力和重要引擎。因此,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转型需充分体现时代性和创新性,主动从“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入手,以多元化、创新性的服务理㊣念,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现代化转型,促进思㊣政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数字技术赋能,提升教育实效。借助数字技术,高职院校应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智慧教学平台,积极推动数字教材、在线课程等的开发和应用,涵盖课程讲㊣授、主体互动、学习体验、教学评估、个性辅导等环节。借助大数据技术校园文化建设制度、云存储技术等,将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格式转㊣化,建设✅完备的思政教育数字资㊣源库,便于学生利用智能学习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数字技术还应提供多模态内容呈现、分众式和个性化内容推送、实时化互动、数据分析等功能,为师生高效互动、在线答疑、课程讲授、作业发布、学况分析等提供便利,显著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此外,借助物联网技术、智能感知设备等,实现对学生伴随式、全方位、全过程的数据收集,便于教育主体提㊣供精准及时的学习支持、生活资助、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依托数字共享优势,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与其他地方高校、文化机构、科研院所等的沟通协作,共同开发资源互补的共享学习平台,进一步拓宽思政教育覆盖面、提升思政教育传播力。
供㊣给模式重塑,优化教育理㊣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主体应更新教学理念和供给理念,从传统的单向灌输式供给模式转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体间性思政教育模式,尊重并认可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在互动参与中深化对党史知识、先进文化、战略方针、决策部署、热点资讯等的理解。同时,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思政教学。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推动思政教育与时俱进、因势而变。因此,思政教育㊣主体应㊣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对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文化内涵等的深入研究,将其中的概念、指示、原理、论断融✅入教材体系中,使学生能够真正从理论教学中受到情感启发和价值感召。注重将学科话语、历史话语、文本话语与时代话语相融合,创新话语表达方式,主动采用故事化、微缩式、生活化、大众化的㊣表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进行理论传递,从而将复杂话语简单化、深刻化。
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注重在更广阔的教育领域中实现理论渗透、文化传播和价✅值引领,以真正推动学生实现全面成长成才。因此,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主体应积极构建综合育人网络和宣传矩阵,主动在多元化的成长空✅间中落实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作。
延展教育空间,实现多维联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主体要逐渐拓宽教育视野,注重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上下功夫。通过积极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网络✅思政教学、日常思政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工作,在实现多维教育场域联动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育人成效。例如,思政教育主体要重视依托网络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定期发布直播课程和录播课程,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支持;重视在日常生活空间和校园文化环境中开展思政教育,定期组织开展经典诵读、知识竞赛、辩论活动、主题征文、主题摄影艺术展等实践活动,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各类社会调研、志愿宣讲、公益服务、研学培训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真正将思政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注重文化渗透,营造良好氛围。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公共空间的思政教育功能,注重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中渗透思政理论、传统文化等知识。坚持在校㊣园园林规划、亭台楼阁、道路街区中融入思政元素。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完善校园图书馆、阅览室、党员活动室、校史馆、陈列馆、博物馆等的建设,充分彰显学校的独特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打造思政㊣相关的文化街、艺术长廊、主题宣传墙、读书角等,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文化✅渗透和价值引导。例如,高职院校可在文化街和艺术长廊的建设过程中,将其分为不同的主题和单元,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人精神谱系、廉洁文化、孝道文化、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等特色教育体验区。高职院校还可依托重大节日契机等开展主题宣传,利用摄影、绘画、书法、歌唱、舞蹈等形式㊣进行文化宣传,让思政教育“更鲜活”。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介开展思政宣传,利用校园刊物、校园广播㊣等,宣传推广革命前辈、、青马学员、优秀教师✅党员、道德标兵等的典型事迹,让一个个典型素材成为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奋发有为、砥砺前行的宝贵教材。充分利用各类融媒体渠道,开展思政相关的经典影视、著名战役、典型人物、经典著作等的宣传,还可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线上直播教学和专题讲解,努力以多元化的文化渗透手段、浓郁的文化氛㊣围、深刻的㊣学习体验,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不断做深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