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研究生一般读几㊣年,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级学术创新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硕博连读指从校内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申请-考核指符合申请条件的考生提交材料,各单位、导师在材料审核的基础上,对通过材料审核的考生进行考核录取的招生方式。
本科直博已根据学校2024年9月公布的通知开展完毕。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具体实施方案详见各博士生培养单位(以下称各单位)网站。
我校招收学术学位博士生和专业学位博士生两种类型,学习方式均为全日制。博士生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原则上只㊣招收非定向就业博士生。
定向就业博士生应当在被录取前与学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按定向合同就业,无需调取㊣㊣考生人事档案。非定向就业博士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录取✅后须调取考生人事档案,未按规定时间调取人事档案的考生录取无效,不予注册学㊣籍。
2025年我校拟招收学术学位博士生60名左右,专业学位博士生20名左右社区教育政策。实际招生计划以上级计划管理部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招生专业详见✅附件1。
2.拥护中国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2)按培养计划修完全部硕士生课程,取得规定学㊣分,必修课单科成绩不低于75分。科研能力强,取得重要标志性成果的学生,经本人申请、学院教授委员会㊣批准,可适当放宽。
(3)具备较好的学术素养和研究基础,如有授权专利、公开发表(㊣录用)学术论文、参与过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等可优先推荐。
(1)已获硕士学位人员或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或已取得境外硕士学位人员(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
(3)专业基础好、科研能力强,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某一领域或某些方面有特殊学术专长及突出学术成果。
所有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须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点击“考生登录”注册账号,进入“博士招生网上报名✅✅系统”,如实、准确填报信✅㊣息。
2.申请-考核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在2025年3月31日前(以邮戳为准)向所报考学科所在单位提供以下申请材料:(各单位材料接收人及联系方式见附㊣件2)
(4)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学位证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所在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的在学证明);
1.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专业水平考核、科研素质考核、英语水平考核等,由各单位根据公布的博㊣士生考核方案和实施细则组织实施。
2.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计入最终成绩,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专业水平、科研素质和英语水平单项考核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一)各单位根据考核方案和实施细则中的录取办法拟定本单位的拟录取名单,拟录取名单须经本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确定,在本单位公示3日。
(二)研究生工作部审核拟录取名单,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定当年拟录取名单并在研究生工作部网站公示7日,上报省级主管部门。
(五)新生入学三个月内,各单位要对考生进行政治思想、业务、健康状况进行复查,不符合条件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硕博连读方式招收的全日制博士生基本学制为5年(含硕士阶段2年);申请-考核方式招收的全日制博士生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均不超过8年。
根据国家规定,所有新入学研究生均须交纳学费,我校学术学位博士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0000元,专业学位博士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3000元。
博士生助学金用于资助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生(档案及工资关系已转入我校),资助金额为每生每年21000元,在校期间最多可享受46个月的助学金。
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0元。
学校建立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助研津贴主要通过导师科研项目经费中的劳务费列支。助教岗位由用人单位提出,明确教学任务,由用人单位考核评定后发放津贴。
对在博士生招生考试中违规或作弊的考生,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